雷火竞技-中国知名电竞赛事平台

今天是:
教工 學生 家長
ENGLISH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通知公告 >> 正文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自評報告

發布時間:2016-10-30     點擊:[]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自評報告
 

    根據《關于開展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評估工作的通知》(桂教督導2016〕2號)精神,我按照《高等職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暫行辦法》(國教督辦函〔2016〕3號)要求,認真開展了自評工作,并進行了總結。

 

第一部分學校概況

一、歷史沿革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是廣西唯一一所建筑類公辦普通高等學校,歸口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管理,是自治區示范性高職院校。辦學58年至今,畢業生逾5萬人。

我校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全國重點中專廣西建筑工程學校和創立于1985年的廣西建筑職工大學。2000年開始舉辦高職教育,20028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合并改制為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我校坐落于南寧市西鄉塘區羅文大道33號,占地面積550275平方米,教學科研及輔助用房面積、行政辦公用房面積共180266.94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665.6萬元。校區環境優美,基礎設施日趨完備。

二、辦學定位

(一)辦學目標定位

以服務廣西住房城鄉建設為落腳點,立足行業,依托行業,服務行業,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鞏固并加強我校在廣西建設行業經濟發展中的品牌影響力,全面提升我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引領社會先進文化”的功能,繼續發揮自治區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的示范引領作用,強化特色,爭創一流,積極適應廣西高等職業教育發展。

(二)人才培養定位

為廣西“二規三建四業”(城市規劃、村鎮規劃,城市建設、村鎮建設、工程建設,建筑業、房地產業、市政公用事業、勘察設計咨詢業)及相關專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懂理論、會操作、善管理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三)辦學形式定位

做大做強專科層次高職教育,探索實踐優勢專業舉辦高職本科或應用型本科教育,把我校建設成為服務廣西社會經濟發展、部分專業全國先進、辦學特色鮮明的高等學校。堅持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發展原則。到2020年,全日制在校生規模達到15000人左右,穩定招生的專業控制在30個左右。

(四)服務面向定位

依托行業,立足廣西,面向全國,輻射東盟。

三、辦學理念

我校師生秉承厚德、勵學、敦行”的校訓,踐行“為每一位莘莘學子的成才積蓄力量,為每一位教職工的發展搭建舞臺,為廣西建設事業的振興培養棟梁之才”的辦學理念,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實踐“依托行業、服務廣西、面向全國、輻射東盟,主要培養建設行業一線需要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懂理論、會操作、善管理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辦學之路。

四、發展目標

我校未來五年(2016-2020)的總體發展目標是實現“四個力爭”“三個增強”“兩個實現”和“一個鮮明”。

“四個力爭”,即力爭辦學規模適度擴大、基本建成新校區、在聯辦應用型本科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創建全國文明單位。“三個增強”,即增強治理能力、產教融合服務產業能力和辦學活力。“兩個實現”,即實現辦學質量和辦學實力大幅提升,實現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及民生更加協調發展?!耙粋€鮮明”,即辦學特色更加鮮明。

第二部分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自評

一、辦學基礎能力

(一)治理水平逐步提升

近年來,我校以體制機制改革為核心,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努力構建現代大學制度。經自治區教育廳核準,《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章程》于2015年12月18日正式頒布。依據章程,我校進一步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和民主集中制,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堅持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相結合的制度,進一步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水平;為建立健全科學、系統、完善的議事規則和決策流程,我校教學決策和教學運行部門進一步分離,先后成立了教學工作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明確其作為教學科研的咨詢和審議機構,主要承擔對教學科研投入和保障、專業規范和建設、質量評價和激勵等重大事項進行審議、評議、指導、監督、咨詢和決策的職能;為進一步提升行政管理效能,我校開展了“規章制度修訂年”活動,逐步完善以章程為核心的規章制度體系建設。2015年,先后修訂出臺了《采購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固定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經費支出管理辦法》《學生轉專業、轉學管理實施細則》《教學計劃制訂指意見》《學生學籍管理規定(試行)》《師生技能競賽管理辦法的通知(試行)《教職工考勤管理辦法(修訂)》《學術委員會章程(修訂)》和《教學工作委員會章程》等10余項規章制度。目前,正在積極開展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旨在進一步加強我校規范性文件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學校規章制度體系,保證規范性文件質量,促進依法治校,使相關領域的工作更加規范,權責劃分更加明晰,管理效能進一步提升。

(二)基礎建設不斷完善

1.新校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我校新校區一期工程于2012年開工建設。2015年11月,我校實現整體搬遷至新校區辦學。截至2015年底,新校區項目累計投入建設資金約7.15億元,完成了總建筑面積約20.2萬平方米的主體工程以及校園道路、部分景觀綠化、給排水等附屬工程。目前,我校占地面積共550275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積為46.48平方米,教學科研、輔助用房及行政辦公用房面積共180266.94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輔助用房及行政辦公用房面積為15.23平方米。

2.各類設備資產總值逐年遞增。

近年來,我校大力提升自身硬件實力,增加了對各類設備的投入。2013年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為5131.9萬元,2014年為5666.57萬元,2015年為6665.6萬元,2015年比2013年增加了1533.7萬元,增幅為28.89%。2013年至2015年,我校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始終保持在5500元以上,2013年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為5786.33元,2014年為5583,38元,2015年為5629.73元,超過《普通高等學?;巨k學條件指標(試行)》(教發2004〕2號)中規定的合格標準(4000元/生)。校企合作良性發展,企業加大對我校投資力度,2013年至2015年,企業提供的校內實踐教學設備總值共計100萬元。

(三)辦學資源日益豐富

1.我校收入穩步增加。

我校近三年來財務狀況良好,收入逐年遞增,特別是公共財政預算撥款增幅較大,為我校各項事業發展特別是新校區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公共財政預算撥款從2013年的5967.09萬元,增至2015年的12732.79萬元,增長率達113.38%;事業收入從2013年的8020.93萬元,增至2015年的10928.98萬元,增長率為36.26%;其他收入從2013年的796.92萬元,增至2015年的1861.22萬元,增長率為133.55%;生均撥款2013年為6663元/生,2014年為7297元/生,2015年為10253元/生,2015年比2013年增加了3590元/生,增長率為53.88%。

2.信息化建設扎實推進

目前,我校已建成萬兆骨干、千兆接入的新一代高速校園網,接入互聯網出口帶寬4250Mbps,校園網主干最大帶寬10000Mbps。網絡設備全部支持IPV6,全校共3600個網絡信息點數,實現了校園無盲點覆蓋。網絡資源豐富,數字資源總量6.2GB,上網課程20門。

此外,我校還建有上網行為管理、防火墻、流量控制等多種網絡安全設施來保證網絡的安全使用;建設了行政辦公、教務、人事、學工、后勤、圖書館、安防監控等業務管理系統,基本實現了無紙化辦公。隨著我校服務“大一卡通”工程的建設,師生基本實現了就餐、消費、熱水、用電、門禁、通道、車輛進出入等應用的一卡多用。我校的信息化建設成果為下一階段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全面鋪開打下了良好基礎。

3.圖書資源滿足教學科研需求。

我校圖書資源類型多樣,專業資源豐富,行業規范、標準、定額等專業資料齊全。截止2015年8月31日館藏紙質圖書總數為43.59萬冊,電子圖書為15.6萬冊,專業圖書比率為56%。引進了中國知網系列數據庫,萬方數據庫,讀秀知識庫3個數據庫,建有移動圖書館平臺和機構數據庫,另有100臺電子閱讀器Kindle供教職工閱讀使用,形成了以建筑類學科為主、各種載體互補的文獻資源體系,為我校教學和科研提供了豐富的文獻資源保障。圖書館每天24小時開放網絡資源服務,閱覽室和流通書庫開放時間達到每周90小時以上。

(四)辦學規模穩步增長

我校辦學規模呈逐年遞增態勢。2013年全日制在校生8869人,2014年為10149人,增幅為14.43%;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11840人,增幅為16.66%。

二、“雙師”隊伍建設

(一)結構合理,素質優良

截至2015年9月,我校教職員工582人,專任教師283人,校內兼課教師127人,外聘教師253人(含企業兼職教師和企業實習指導教師)。生師比為17.8。。研究生學歷以上的專任教師共182人(博士2人,碩士180人),占專任教師比例為64.31%;副高級以上職稱專任教師176人(正高級職稱教師18人,副高級職稱教師158人),占專任教師比例為62.19%。我校有廣西教學名師2人,自治區級教學團隊3個。

專任教師“雙師”素質突出。我校雙師素質專任教師208人,在專任教師中占比73.5%。教師年齡分布合理,中青年教師是主力軍,50歲以上專任教師23人,40-50歲專任教師64人,30-40歲專任教師121人,30歲以下專任教師75人,中青年專任教師(50歲以下)占專任教師比例高達91.87%。

我校教職工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逐年攀升,科研創新能力逐年提高。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我校教職工承擔廳級以上課題93項,其中省級課題5項,獲批自治區級施工工法4項,自治區級以上建筑工程QC成果8項;教職工公開發表論文870篇,其中發表在SCI、EI論文17篇、發表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80篇;出版專著、譯著2部,出版教材98部。

我校師資整體素質較高,師資配備滿足教學需求,已經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職稱與年齡結構相對合理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

(二)引培并舉,專兼結合

我校堅持“外引內培”策略,積極引進優秀人才,重視加強教師專業素質培養。2010年至2015年,共引進各類人才217人,其中碩士140人,博士1人,副高以上職稱36人,聘請了20位企業專家擔任兼職教授。2015年,我校支付企業兼職教師課酬總額達到19.3萬元。

我校堅持培養與使用相結合、學校培養與自我提高相結合、學歷教育與其他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大力支持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參加各級各類培訓項目。一是每年在財務預算中投入100萬專項經費,用于院級師資培訓和交流、青年教師外出進修等項目,??顚S?。二是積極爭取政策資源,切實加強和開展教師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國家級教育培訓等不同類型的專項培訓和其他短期培訓,努力推動高層次、高素質、國際化人才培養與交流項目。近三年來,我校共開展院系兩級培訓項目700余次,教師參加培訓1500余人次,有力地促進了教師個人綜合能力提升和整體師資隊伍建設。

(三)完善制度,激發活力

為進一步深化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校建立完善了教師考核制度,每學期分別從學生評教、督導員評教、系(部)評教以及科研得分等方面對教師工作業績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優秀教師評選的主要依據。2015年,有77名教師在考核中獲得優秀等次并受到表彰,極大地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主動性。

三、專業人才培養

(一)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

1. 加強專業建設規劃,整合利用資源,專業優勢突出、特色明顯。

我校通過整合利用專業資源,逐步形成了以優勢(特色)專業為龍頭的專業(專業群)建設布局。我校大力發展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城鎮規劃、給排水工程技術、市政工程技術、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八大優勢專業,重點建設建筑工程、工程管理、裝飾藝術設計、建筑與城規、建筑設備、市政與交通和信息工程七大專業群,努力提升專業發展與行業產業發展的匹配度,專業人才培養力求與廣西區內“二規三建四業”、交通運輸業及信息工程等產業人才需求實現精準對接。目前,我校共有穩定招生專業33個,擁有6個自治區級優質專業、1個自治區高校急需專業、2個特色專業和4個優勢專業。2015年,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工程造價專業獲自治區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雕刻藝術與家具設計專業獲教育部組織的“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立項。

課程綜合改革扎實推進,成效顯著。一是開展公共課程綜合改革。我校結合實際,試行專題講授、多教師授課、多批次分散考核的思政課程改革,提高了教學效果。二是以《第二課堂》的課程形式將創新創業相關要求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配套制定了《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第二課堂創新實踐學分認定與管理辦法(試行)》,并在2015級學生中實施。第二課堂創新實踐學分由“創新學分”“實踐學分”“創業學分”和“閱讀學分”四部分構成。第二課堂創新實踐學分的推行,加強了我校創新教育、實踐育人工作,完善了專業教學體系,倡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技能訓練、專業競賽及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三是注重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我校目前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項,自治區級精品課程7 門,院級精品課程30門。大力推進“混合教學”,我校與清華教育在線合作,2016年上半年,全校8系1部通力創建了25門混合課程(21門專業課程和4門公共課程),上半年順利驗收的13門課程已投入使用。混合教學的逐步開展,助推了信息技術與學科專業課程的深層次融合,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

2.質量立校,深入改革,屢獲佳績。

我校堅持實施“質量立?!睉鹇?,堅持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培養模式。2010年至2015年,共獲得自治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獲廣西高校教育教學軟件(應用)大賽一等獎11項、二等獎17項、三等獎6項、優秀獎12項。學生競賽方面,學生參加自治區級及以上各類學科競賽共獲獎266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9項、二等獎25項、三等獎59項;自治區級一等獎54項,二等獎52項,三等獎67項。

(二)實踐教學深度拓展

我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應用技能。在教學計劃中安排了近65%的課時用于實訓實習,并大力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新校區一期投入使用后,我校實訓教學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目前,我校擁有校外實訓基地204個,校內實訓基地55個,其中國家級示范性實訓基地3個,自治區級示范性實訓基地6個。2014學年,學生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學時總量達到432735天,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6335個,生均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為0.535個,校內實訓場地已能充分滿足專業實訓的要求,所開設的實驗實訓課基本覆蓋全部專業課程。我校還大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管理,不斷優化實訓內容,規范實訓考核標準,改革實訓方式方法,促進了實訓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校企合作深化發展

2011年,在上級主管部門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校企合作發展理事會正式成立;我校牽頭成立的“廣西建設職業教育集團”已報自治區教育廳備案,我校大力推進校企深度合作、產教融合邁出了關鍵性步伐,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專業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截至2015年,全校共有11個訂單專業班級,建成了204個校外實訓基地、6個“校中廠”、1個“廠中?!焙?個校企合作工作室,獲企業捐贈資金1038萬元。2015年,我校被確認為國家首批學徒制試點單位和自治區“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試點單位。

(四)國際合作辦學穩步推進

2012年,我校與新西蘭惠靈頓理工學院合作開辦建筑工程技術和室內設計專業,按“2+1”模式,聯合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至2015年,該兩個合作辦學專業共有學生516人,共有20名學生赴惠靈頓理工學院學習,第一屆畢業生已順利畢業。近三年來,兩校高層多次開展互訪,兩?;ヅ山處焾探?、交流學習,合作辦學班教學環境條件和辦學質量不斷提高。

(五)辦學層次上新臺階

積極探索嘗試本科教育新類型和職業教育新層次辦學。2014年上半年,我校給排水專業成功申報自治區高端應用型本科人才聯合培養試點項目,成為我區首批參與高端應用型本科人才聯合培養的5所高職院校之一。

(六)校園文化建設獨具特色、創新發展

我校積極推進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育人氛圍。搭建了“一會一賽一講壇”三大校園文化建設平臺。2011年,我校“百米建筑歷史文化藝術長廊”校園文化建設項目榮獲教育部“2011年高校校園文化優秀成果優秀獎”,成為當年廣西唯一獲此殊榮的高職院校;我?!遏敯嘀v壇》欄目在榮獲2012年“全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的基礎上,被確定為自治區教育廳2013年校園文化創新項目。

四、學生發展

(一)學生管理工作持續加強

1.形成了一套制度。

修訂完善了《大學生手冊》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從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全面規范學生的言行,使學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打造了二支隊伍。

1)學生工作師資隊伍

包括學生工作處人員、各系分管書記、分團委書記、輔導員。目前,共有學生管理工作人員96人,其中,分管副院長1人、學生工作處13人、團委4人、系分管主任8人、學管干事10人、專職輔導員60人。我校積極于校內校外開展工作經驗交流,不斷研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新機制,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隊伍建設,努力促進了學生管理工作水平和能力的不斷提高。

2)學生自我管理隊伍

包括學生輔導員、學生會、社團、學生黨員、班干部等學生組織和學生干部。不斷完善團委對學生會、社團、志愿者等學生組織的領導指導機制,建立健全各類學生社團的規章制度,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培養,提高學生干部的工作能力。指導學生社團依照我校章程和規章制度,通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履行自己的職責,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使學生社團真正成為聯系廣大同學的橋梁紐帶,成為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為廣大學生提供切實幫助和服務的優秀組織。

3.建設了三個平臺。

1)學生管理工作隊伍服務平臺

該平臺旨在加強和促進學工隊伍的學習和交流,全面提升學工隊伍綜合素質,增強學工隊伍開展學生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推進學生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專業化。一是從2015年9月開始實行“輔導員工作站”制度。二是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資助管理、學籍管理、安全教育、班集體建設、學生人際交往以及突發事件等具體問題開展服務工作,工作效果顯著。

(2)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在學生工作處領導下開展工作,為全校學生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和教育服務。一是努力做到心理健康教育覆蓋無死角。在各系選聘心理健康教育聯絡員,在各班級增設班級心理委員。二是定期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活動,并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課程供學生選修,促進了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3)學生資助保障平臺

我校不斷完善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的獎、勤、助、補、減等措施相配套的解困助學資助體系,把幫困助學工作落到實處。一是學生資助工作機構健全,人員配備到位,保證了資助育人工作的有效開展。二是建立了以獎助學金、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為主,以綠色通道、勤工助學、特困補助、寒暑假特困生路費補助、學費減免、社會捐贈資助等方式為輔的學生資助多元保障體系。

(二)招生就業持續保持兩旺態勢

1.招生規模持續擴大。

如表1所示,2013年至2016年,我校招生計劃完成率保持在95%以上,新生報到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2016年,我校招生規模突破5500人大關,與2013年相比,增幅為71.22%。招生人數的大幅增長,充分體現了我校的社會影響力和良好的社會聲譽。

如表2所示,2010年起,我校新生錄取平均分數連續5年超過三本線,在廣西高職院校中穩居前三名。但從2015年開始,錄取平均分數有較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一是院校間同質化競爭等因素影響,二是招生規模大幅增長的影響。反映出我校招生工作正面臨著新挑戰。 

 

2.就業工作成效顯著。

1)制度健全,管理高效,碩果累累

我校嚴格執行國家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各項政策和要求,認真按照自治區教育廳的工作部署,切實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領導。堅持實行院長直接抓就業工作的“一把手工程”責任制;構建了“我校領導統籌,主管部門牽頭,職能部門配合,我校、系兩級層層落實”的校系二級管理體系,形成了“全院合力、師生齊心”的就業工作格局,畢業生就業工作成效顯著。截至2015年,我校畢業生就業率已連續13年位列同類院校前列,連續10年榮獲“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并躋身“2015-2016年中國??圃盒0購娕判邪瘛?。2015年,我校榮獲教育部授予的“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典型經驗高?!睒s譽稱號。

2)就業率高,專業對口,分布合理

我校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位居區內高職院校前列。2013-2015年,我校畢業生直接就業率保持在93%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在90%以上,專業對口率為85%以上。2015年,共有2086名學生獲得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

我校畢業生就業分布相對合理。如圖1所示,我校90.41%的畢業生選擇在廣西就業。由圖2可知,我校87.71%的2015屆畢業生選擇在中小企業和國有企業就業。畢業生就業分布符合我校“為廣西‘二規三建四業’及相關專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懂理論、會操作、善管理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養定位。我校畢業生已成為廣西及國內各地區建設行業的生力軍,為促進和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五、社會服務能力

(一)加強對口幫扶,促進合作共贏

近年來,我校結對職業院校對口幫扶工作有效開展,持續加大了對兄弟院校的幫扶力度,為區域經濟發展和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貢獻了力量。我校還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利用專業資源優勢,積極為企業提供培訓服務,與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等,服務社會能力大幅提升,成績突出。

我校堅持走產學研結合、服務行業和地方經濟的辦學之路。近三年,我校的技術服務到款額178萬元;教職工累計獲得授權專利8項。如:“溫濕度控制系統”專利,已投入生產并應用在高架、地鐵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中;我校以共同申報工法、編制QC(質量控制)成果為切入點,與企業開展應用技術研發合作,成績斐然,共獲得全國QC成果一等獎3項,自治區級QC成果一等獎8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3項;獲得國家級工法2項,自治區級工法11項。技術研發合作,既為企業解決難題,也提升了我校專業師資隊伍的應用科研能力,實現了以研促教、以教輔研,使教學科研緊密結合。

(二)繼續教育規模不斷擴大

2013年起,我校年均培訓總人數16000余人;函授、網絡、自考等學歷教育在冊生達到6700余人。截至2015年,我校已發展成為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系統規模最大的培訓基地,成人學歷教育辦學規模也在區內同類院校中連續多年名列前茅,實現了全日制教育、繼續教育“兩翼齊飛”的辦學格局。2013年,我校繼續教育中心被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記“全區住房建設系統集體二等功”;2014年,被西部地區建設教育協會評為“先進單位”。

(三)拓展社會實踐,切實服務基層

    近三年來,我校政府購買服務到款額共計2294.15萬元,且全部來自扶貧專項。我校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深入開展扶貧工作,先后派出16名干部參加自治區黨委政府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第一書記派駐和精準扶貧工作;積極組織科技團隊和學生志愿者開展“三下鄉”活動,2015年暑假,我校組建了志愿服務實踐團,組織師生赴河池市天峨縣岜暮鄉擁里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我??蒲袌F隊開發的“‘生態擁里’美麗新農村建設規劃項目”被評為“2015年廣西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精品項目”。

第三部分存在問題與整改措施

一、存在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設尚需加大力度

我校新校區建設項目正在按計劃積極推進,但仍受到建設資金籌措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尚處于辦學規模、質量與資源平衡的急劇變動期。

(二)教育綜合改革尚需進一步深化

專業建設、課程尤其是精品課程建設尚需加大力度;人才培養模式、校企深度合作尚需進一步探索實踐;實踐教學環節仍需加強;教育綜合改革、勇涉改革深水區的步伐尚需加快。

(三)師資隊伍建設尚需進一步加強

受編制所限,我校在編教師人數明顯不足;具有博士學位和正高級職稱的教師人數及比例在同類高職院校中優勢仍然不夠突出;生師比仍偏高

(四)核心競爭力尚需進一步夯實提升

我校發展所依托的建設行業雖然仍處于傳統競爭優勢地位,但隨著國家“十三五”前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發展進一步轉方式、調結構,以及我區高校規模、質量的雙提升,校際間生源與就業競爭日趨激烈,我校在擴大招生規模、提高生源質量和就業質量仍面臨嚴峻挑戰。因此,我校尚需進一步夯實和提升核心競爭力,以實現各項事業的科學、健康、持續發展。

(五)學生管理工作尚需進一步創新

一是學生管理工作有待創新。隨著辦學規模日漸擴大,在校生人數逐年增加,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的辦學環境和條件下,更加科學有效地開展學生管理工作,尚需要進一步加強創新實踐。二是學工隊伍結構比例尚需進一步優化,人員素質水平尚需進一步提升。

二、整改措施

(一)加強辦學條件建設

一是繼續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尤其是實踐教學條件。繼續加大對教學、科研儀器設備方面的投入,繼續加強和完善實訓基地建設,進一步提升實訓教學條件水平。二是繼續大力加強專業建設,建立健全相關產學研工作機構。三是加快數字校園建設步伐。繼續推進校園云數據中心和各應用平臺建設,使之能夠覆蓋全院業務和流程。四是繼續推進新校區建設,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完成新校區建設。

(二)深化人才培養工作相關改革

1.繼續深化專業改革。

一是繼續牢牢把握以土建大類為主的專業建設方向,加強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均衡規模,穩定結構,形成凸顯我校辦學特色的專業布局。二是堅持立足“需”、突出“特”、培育“優”的原則,加大投入,推進分步、分級、分類建設。建立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開展專業建設評估,從提高專業與市場的結合度出發,適時適度調整相關專業,整體提升專業建設水平。

2.繼續深化課程改革。

一是創新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大力推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課程教學;實施課程數字化資源建設工程;構建開放、共享、交互、協作的教育信息化平臺;實現基于大數據的教學評價;推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二是依托《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實施,至2018年,完成與課程建設相關的創新發展行動計劃。

3.繼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一是加強中高職銜接教育,推進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努力暢通中高職人才成長“立交橋”。二是穩步推進應用型本科人才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試點項目,力爭在聯辦應用型本科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三是通過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改革,探索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我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

4.繼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一是積極探索將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和創新思維養成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創新教育新模式,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二是建立健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使創新創業課程學分達到8個左右。三是努力打造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等。四是建設完善“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持續幫扶、全程指導、一站式服務的學生創業指導服務專門機構。

(三)打造優質師資隊伍

一是繼續加強師資人才“內培外引”。積極創造條件,為廣大教師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師、優秀教師在職稱提升、專業培訓和學習交流等方面提供更大支持,為教職工職業發展、專業發展和事業發展搭建好平臺;繼續加大引進高層次人才工作力度。二是進一步提升“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水平。繼續落實《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鼓勵支持專業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到企業兼職掛職、實踐鍛煉。三是建立新進教師導師制,發揮好老教師“傳、幫、帶”作用。四是完善人事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以重實績、重貢獻為原則,以“以崗定酬、優勞優酬”為導向,進一步完善向高層次人才、優秀人才和重點崗位傾斜,向教學和科研一線教師傾斜的激勵機制。通過著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初步具有國際化特色的師資隊伍,為我校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人才資源保障。

(四)加強招生就業工作

一是主動順應時代和市場需求,全面推進我校教育綜合改革,通過切實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競爭優勢,獲得更優質生源。二是招生規模堅持適度擴大原則,保持穩定增長。三是繼續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進一步做好就業服務工作。四是繼續深入行業,把握市場脈動,精細掌握市場需求,促進我校人才培養工作與行業、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聯動和更緊密結合,進一步提升我校畢業生就業質量。

(五)提升學生管理工作水平

一是繼續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結合我校實際,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深化改革,堅持思想政治工作不放松、確保校園安全穩定不放松,著力于推進素質教育,努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學管工作的創新建設。二是繼續建設具有特色的先進校園文化,大力弘揚優秀傳統,積極營造優良的育人育才環境。三是繼續加強學生工作隊伍建設,促進學生管理工作水平不斷提升。

    附件:表1、表2、圖1、圖2.docx


尊敬的來信人,您好!

感謝您對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發展建設的關心與支持,為使您的來信能得到及時辦理和明確答復,請您按以下要求來信:

1.請您在來信中注明真實姓名、聯系方式等,以便及時反饋辦理情況,信訪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2.請您遵循“一事一信”原則,簡明扼要、實事求是地闡述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簡要經過、需要解決的問題和訴求。

3.請您客觀真實反映情況和問題,對所反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4.校長信箱:gxjzyxzxx@163.com。


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辦公室